2021-01-06 15:30:00 來源: 中國青年網
當孩子們說出“老師好”
初到和田,便領略了和田的沙塵茫茫,吹得人幾乎睜不開眼。支教學校所處的位置也在沙漠邊緣,站在教學樓上極目遠眺,只覺荒涼。難以想象,在這樣一所學校里,竟容納了三千多名學生。就在這里,開啟了我們初為人師的支教體驗。
上課鈴聲響起,我剛走上講臺,學生們還在嬉笑打鬧,一個小男孩徑直跑到跟前,手上捧著一顆剛剛剝好的橘子遞給我,一番推辭后,我接了過來。下課后,我握著那顆橘子走在教學樓外,愣了一會兒;叵肫饋,他不就是昨天那個因為不交作業被我罰抄寫知識點的“不聽話的學生”嗎?
收到學生送來的剝好的橘子
在第二天的談話交流中我才知道,原來他不交作業是因為漢語水平不好,看不懂題目的意思,甚至有的字還不認識。我開始為之前的“刁難行為”懺悔,反思為什么學生們上課時互動的積極性都不高。
后來,我對他們的要求降低了些,講課的速度放慢了些。在歷史課上教讀漢字、講解名詞,時不時穿插一點他們感興趣的小故事。課堂互動的人變多了,課后提問的人也多了,一切都在慢慢好轉;在課堂上問,有沒有信心將平均分提高10分,他們異口同聲回答時,眼里飽含即將收獲的喜悅。
學生們其實非?蓯,上課被批評了,下課便笑嘻嘻地湊過來黏著聊天;會從書包里攥出一把紅棗塞到我手里;也會在課后給我展示維吾爾族婀娜曼妙的舞姿,就連那個坐在角落里不善交談的男孩子跳起舞來也異常靈動。
這樣的南疆
出發之前,我和大多數志愿者一樣,一腔熱血:我要到祖國的西部去當一名支教老師,要去奉獻自己的青春時光?稍谶@里與孩子們度過三個月的時光后,之前那種神圣光榮的使命感逐漸被與孩子們相處的瑣碎所替代,日子愈發平凡且安定。
學生們的漢語基礎不好,課桌上時常擺放著一本字典,他們一直在堅持用普通話進行交流;時不時也能看到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方法做著筆記。他們非常喜歡聽我分享大學的故事。對于大學,他們心中還沒有什么概念,只知道大學很好,心中也有了想要讀大學的想法。
學校的老師們來自全國各地。部分維吾爾族老師們會將自己關于學生管理的經驗傾囊相授,也會時不時給我們品嘗他們做的馕和種的棗。這是我第一次切身感受到祖國多民族融合發展、共同進步的和諧與快樂。
如果沒有來到南疆,我不會知道這里優質師資竟如此匱乏;如果沒有來到南疆,我不會了解到這里有一群又一群有志青年為了祖國西部基礎教育而前赴后繼;如果沒有來到南疆,我可能不會如此真切地體會到伴著茫茫沙塵去教室上課的獨特風光;如果沒有來到南疆,我可能不會如此深刻地感受到學生們每天早晨在國歌響起時莊嚴肅穆的神情總蘊涵的濃濃愛國情。
無價的是道阻且長,但不曾畏懼;無價的是凜冬即過,生機翻涌;無價的,是這段滿懷信念與愛意的難忘時光。
。ㄗ髡撸豪罴崖,四川農業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新疆和田分團團長,現服務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和田縣第二中學。)
工作動態
政策文件
人物風云
志愿文化